专业建设成果展示

舞蹈表演专业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简介

自2011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被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以来,学院舞蹈系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认真贯彻落《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相关文件精神,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习、实训条件,圆满的完成了项目内的各项任务。

1.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蹈表演专业概况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于1982年开设舞蹈专业,2002年正式成立舞蹈系。舞蹈表演专业在学院以弘扬民族文化、彰显办学特色,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体的“六个一”工程引领下,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职教育理念,坚持“项目(剧节目)贯穿,演学一体,能力递进,一专多能”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

舞蹈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专业系, 开设中国舞表演和国际标准舞表演两个专业方向,现有学生364人;拥有一支专业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7人,他(她)们均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其中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研究生2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骨干教师2名、学院专业带头人1名、学院骨干教师1名。为了充实教学力量,提高教学水平,舞蹈表演专业还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教授李正一、潘志涛、赵铁春、金秋、黎芳姣等担任客座教授。

舞蹈系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把服务社会、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做贡献作为义务和责任,近几年来,舞蹈表演专业积极参加学院演出及政府的各种政治性、接待性演出并圆满完成演出任务。先后参加了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启动仪式、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残奥会闭幕式)、2009年国庆60周年文艺晚会。2011年完成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红色艺术节舞蹈专场演出。2011年参加了为金砖五国首脑专场演出活动。2012年参加北京市大型舞蹈史诗《天安门》的排练、演出工作。2012年协助曲剧团完成曲剧《歌唱》的演出与排练。2012年协助西城区文化馆完成《什刹海情韵》晚会排练与演出。2012年协助学院音乐系完成《水牛儿》的编创、排练与演出工作。2013年完成学院少儿戏剧场《桃李芬芳》专场演出,2013年参加了中国剧协梅花奖三十周年颁奖晚会。现阶段舞蹈系正在赶排学院首部原创舞剧《白蛇之恋》和《中华美德故事》之舞蹈《八女投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服务社会,舞蹈系极大提升了教师自身创排水平和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赞誉。

舞蹈表演专业还鼓励师生参加全国赛事,开扩视野,提升专业水平。广大师生在全国各大舞蹈比赛中屡获佳绩,先后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独双三”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近两年舞蹈表演专业师生获奖情况见附表1、附表2。

2建设目标

舞蹈表演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理念,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深化工(演)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为重点,强化师德教育,提升教师素质;以改革完善“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为途径,加强课程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和教学硬件设施建设。通过两年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先进、课程体系更加合理、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实训基地和教学硬件设施完备、毕业生成材率较高,在同类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性的特色专业。

3.建设内容

按照《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舞蹈表演专业建设方案》,舞蹈表演专业具体实施五个大项目的建设任务: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3. 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4. 推进艺术生产与艺术实践
  5. 编创与普及群众舞蹈
  6. 传承与保护非遗项目——“京西太平鼓”

4.立项时间

本项目于2011年11月获批立项,建设周期为两年。

5资金安排

 

 

 

 

项目类别

建设内容

合计(万元)

人才培养

1、专业调研

5

2、专家论证

小计

5

课程建设

1、中国民间舞等级考级培训

15

2、国际标准舞等级考试培训

15

3、购置上课摄像、照相设备

5

小计

35

师资培训

1、培养专业带头人

20

2、培养骨干教师

3、青年教师培训

小计

20

艺术生产

艺术实践

1、采风

100

2、音乐创作及制作

3、视频制作

4、舞台灯光

5、舞台美术

6、服装、化妆

7、道具

8、专家指导

小计

100

编创与普及

群众舞蹈

1、舞蹈编创

10

2、课程与教材开发

10

小计

20

北京舞蹈“京西太平鼓”的传承

与保护

1、采风

20

2、加工、整理成教材

小计

20

合   计

200

(二)进展与管理

1.项目内容进展与资金使用情况

舞蹈表演专业自立项以来,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把项目建设与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完成了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及艺术生产和艺术实践等建设项目,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2.转变培养模式、探索培养方法

职业教育就是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在这两年期间,舞蹈表演专业教师通过不断的研讨和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对舞蹈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实现了从专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专业知识+技能”到培养“职业素养+能力”的转变;实现了从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到培养“面向就业一专多能实用型人才”的转变,更加坚定了做精做强舞蹈表演专业的建设目标同时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好形势下,舞蹈表演专业也要立足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以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为己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不断深化产学研结合的内涵建设,突出实践能力,通过计划引进知名舞蹈专家授课;打造少儿戏剧场,为学生提供实践演出平台;与企业合作推行“双证书”培养模式;参加各项赛事检验教学成果;通过舞蹈剧目创作,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3.学院保障及管理措施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舞蹈表演专业建设项目,遵循“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研究制订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建设项目实施管理规定》等相关保障制度和措施。学院教务处负责项目建设的督导和进程管理,舞蹈系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项目到人,实施各项具体工作。

二、完成情况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舞蹈表演专业根据专业方向的自身特点,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基础理论知识适度、实践能力突出、职业素质优良为目标,先后到深圳大学、深圳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地进行学习调研,在此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了三年制教学大纲。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课程比例,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中,在时间上和条件上保证和促进实践教学的开展。通过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近两年学生先后参加了国内系列赛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独双三”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蔡诗旸、朱雅婷等三人荣获了两个金奖、一个银奖的骄人成绩。

同时,逐步改变单一培养舞蹈演员的教学思想,将原有课程进行适度整合,增加了一些实用性强、有社会需求的课程,如开设考级课程和非遗传承课程。学生通过考级课程的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考级中心”颁发的等级考级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可从事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中国舞专业29人全部参加并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国标舞专业20人考取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拉丁舞一级教师资格,17人考取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摩登舞C级教师资格证书。课程改革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全面、综合地发展。

根据学院“六个一”工程的整体思路,舞蹈表演专业将人才培养、艺术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为少儿戏剧场创编并演出四场剧节目,观众达5000余人。2013年策划启动原创舞剧《白蛇之恋》,承接了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中华美德故事》艺术编创任务,并配合学院艺术团完成“百姓周末大舞台”“星火工程”“民族艺术进校园”“公益演出周末场”等40多场实践演出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为丰富首都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贡献。

(二)课程建设成果突出

舞蹈表演专业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已有专业建设基础上,改革课程体系,促进专业与教学对接、教学与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双证书”培养模式,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国际标准舞协会合作,把“中国民间舞等级考级”、“国际标准舞等级考试”引进到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获得“考级中心”颁发的等级考级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可从事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课程设置实现了舞蹈考级教师职业资格考证内容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使本专业在建设过程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

1.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级课程

随着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双证书制度正是为此目的而探索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舞蹈系在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在高职课程中引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课程,并建立中国民族民间舞高职教研课题,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课程不仅同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承上启下,同时对于实际教学法、授课安排、课时分配、教学计划、学生专业水平等方面都有提高,为实际教学建立扎实的基础。课程结束后要经过考级中心专家评委测评,达标之后的学员可以取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师资格证。高职12级中国舞专业29人全部参加并通过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部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丰台区少年宫、宣武区少年宫、北京罗兰春之声舞蹈培训中心等地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和实训项目中得到艺术实践体验,提高了职业素养和能力。在学生多趋向发展的同时。我们也丰富了自身教师团队的能力,我系很多老师都参加了考级课程的研修,获得了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资格证书,积极加入社会等级考试考官行列中,为社会做贡献。同时舞蹈表演专业开展了系列名师授课论坛、教师参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的采风活动等等。我院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课程逐步形成了从教学、教材、教师研修到教材体系库的建立。舞蹈表演专业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建立了双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平台,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

2.国际标准舞等级考试课程

舞蹈表演专业国际标准舞方向积极参与国标舞行业协会教师资格考级,将考级课程融入课堂教学,落实“双证书”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选择国家权威行业协会及其标准作为我们合作和确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是我国国际标准舞行业推广和与国际标准对接的主要行业机构,二十多年的积累与完善、推广和普及,两个行业协会都建立了系统完备、辐射全国的层级组织,并作为国际分支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下国标舞的市场需求和相关社会培训机构多以两个行业协会制定的社会培训与考级标准为依托从事相关的社会服务与文化经营。舞蹈表演专业与两个协会确立了合作关系,具体内容包括:以行业协会的考级指导资料为依据,建立考级课程纲要、进行师资培训、考取协会教师资格。行业协会的考级内容通常以动作组合的目录形式为社会考级人员提供依据,而进入院校以课程方式实施教学就需要推敲和进行合理布局。因此,舞蹈系多次邀请权威的国内外专家进行师资培训,精准解读考级课程。

经过一整年卓有成效的工作,基本完成了项目赋予的主要任务。项目资金的注入,使高职国标舞考级课程建设及师资培养等各方面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高职11级在校生20人次考取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拉丁舞一级教师资格,17人次考取了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摩登舞C级教师资格证书。

⑵通过考级课程的开设和专家的培训授课,使高职学生不仅掌握了考级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行业协会进行社会培训的授课方式以及行业考核标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为他们适应未来的社会实践和岗位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⑶建立了行业协会和学院的有机对接。在校期间专业技能学习是学生的主旨,而未来进入社会就业,能否履行行业标准将成为学生是否得以生存的参照,通过学院与行业协会的良好合作与互动,为学生搭建了行业协会的平台,使他们在获取教师资质的同时,成为行业协会的会员,为今后共享专业信息和相关资源提供有力的支持,也为他们就业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⑷我们在本年度多次聘请了国内外专家来校授课和培训,明显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水平,在各大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三月底的全国院校杯比赛中,国标舞专业学生戈薪权、冯田青获得了摩登舞18岁专业组的冠军,在文化部举办的专业院校“桃李杯”文化艺术奖比赛中,我校国标舞专业更是载誉而归,收获了18岁专业组金奖,为学院带来了历史性的突破。由于国际标准舞是方兴未艾的新专业,技术更新快,舞蹈信息量大,所以在职教师不断地培训和学习就成为必然,此项经费的支持为老师们进修学习也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师资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舞蹈表演专业师资培训以完善培训体系、精确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重点,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名师讲座等方式,培养了教学骨干和“双师型”教师,从而使舞蹈表演专业师资建设更加规范和系统,以不断适应学院对舞蹈表演专业的更高要求。

1.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舞蹈表演专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规范和引导机制,教育和引导教师模范履行岗位职责,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和作风建设。二年来,舞蹈表演专业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师德师风行为规范等相关文件和制度,其中还定期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德育教育录像片,参观兄弟院校优质课程;在邀请名师授课,传授知识和教学经验的同时,更多的与老师交流关于专业教师的职业操守和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对年轻的舞蹈系师资队伍来说具有很好的帮扶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着力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为了进一步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努力造就一批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师德高尚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整体实力,舞蹈表演专业通过国内艺术院校考察、教育部全国艺术职业院校骨干教师培训,邀请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李正一老师、林莲蓉老师、黎芳姣老师,台湾著名舞蹈家、编导陈美娥女士,英国国际教师协会(IDTA)高级考官及国际评审斯高特.海尔伯先生讲座和授课等方式,极大地提升了舞蹈表演专业的整体水平,培养北京市优秀教师1名、北京市骨干教师2名、学院专业带头人1名和学院骨干教师1名。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舞蹈表演专业坚持在每周三下午利用专门时间对老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培训。组织教师到外校观摩;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同时对新教师进行了传帮带工作,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截止到2013年11月,舞蹈表演专业已有12名教师获得硕士学位,2名教师在读硕士学位。先后派出多人到上海、深圳、重庆、浙江等兄弟院校进行考察调研。通过学习,教师们在教学方法、管理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有较大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舞蹈表演专业还十分重视专业教师的艺术实践活动,努力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积极为教师创造艺术实践的机会,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进行演出排练活动。教师们先后创编了《海峡情》、《八女投江》、《猎》、《暗香》、《缅桂花开朵朵香》、《黄河畅想》《我从草原来》等一批优秀教学剧目。通过不间断的实践,教师们在台上能演,在台下能教能编,形成了演教编结合,以编促演,以演促教,以教带编的良性循环。本专业还长期聘请国内知名教授、学者来院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保证了优良的教学质量。

4.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

舞蹈表演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工作,不断提升科研能力。2012年以来,为适应新时期艺术高职教学改革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在文化部文化科技司和武汉大学出版社的联合推动下,全国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系列教材编写工作正式启动。舞蹈表演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材的申报与编写工作。目前,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吴蕾成功申报了《形体教程》《戏曲舞蹈》等两本教材,并担任主编;田石杰等6位教师参编了《舞蹈基本功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等教材。另外吴蕾还成功申报了 “北京市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科研水平。

(四)艺术生产与艺术实践

艺术实践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最好平台,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表演专业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人才的关键。根据艺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坚持普遍培养重点提高的教学方针,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始终把实习、实训贯穿教学全过程,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近两年学生先后参加了国内系列赛事,如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独双三”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在刚刚落下帷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蔡诗旸、朱雅婷等三人荣获了两个金奖、一个银奖的骄人成绩。

另外舞剧《白蛇之恋》和中华美德故事《八女投江》也在紧锣密鼓的排练中。同时舞蹈表业专业也强调高职毕业环节的汇报演出,每年为高职毕业学生专门组织毕业汇报展演。还配合学院艺术团完成了多场实践演出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舞蹈表演专业水平的提高,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五)创排群众舞蹈,积极服务社会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为服务社会做贡献。舞蹈表演专业充分发挥专业教师舞蹈创作演出方面的实力,创作、排演了《缅桂花开朵朵香》多部舞蹈作品。积极参加“北京最美乡村”基层文化员舞蹈培训工作,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京西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是北京市门头沟区门城镇、妙峰山、军庄一带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京西太平鼓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保护项目,是在完善本学科教材建设、培养民俗舞蹈表演和教育人才及遵循民俗舞蹈文化保护与发展并行的思路基础上,邀请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受人民爱戴的民俗舞蹈传承人和艺术家们进入课堂,向老师和学生们传授原汁原味、具有浓厚的北京地域特色的民俗舞蹈。本项目通过采风、教学、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方法保护民俗舞蹈精华,形成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蹈传习课特色教材,为本院特色舞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促进北京民俗舞蹈事业的传承、发展、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建设成效

(一)专业发展定位准确

舞蹈表演专业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当前新的形势和自身特色,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舞蹈表演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舞蹈表演专业技能,具有较好的文学知识和艺术修养及综合职业素质,适应专业文艺院团、企业工会、社区文化服务、艺术培训中心、旅游部门等岗位需要的,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舞蹈表演人才和舞蹈工作者。

(二)课程体系建设完备

舞蹈表演专业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不断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模式,在已有专业建设基础上,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促进专业与教学对接、教学与行业标准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行“双证书”培养模式。

2011年开始在高职课程中初步融入舞蹈等级考试课程,分别为中国舞专业和国际标准舞专业开设了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拉丁舞类别一级教师资格证书课程和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摩登舞类别教师资格证书课程。通过学习,中国舞专业29人取得资格证书;国标舞专业20人取得拉丁舞类别资格证书, 17人考取摩登舞类别资格证书。部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在丰台区少年宫、宣武区少年宫、北京罗兰春之声舞蹈培训中心等地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实践,学生在真实职场环境和实训项目中得到艺术实践体验,提高了职业素养和能力。舞蹈系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建立了双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搭建了平台,增强舞蹈专业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艺术实践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艺术实践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锻炼能力、提升素质的最好平台,为其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专业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全国“独双三”舞蹈比赛、中国舞蹈“荷花杯”校园舞蹈大赛、国际标准舞全国锦标赛、华北五省舞蹈比赛、北京市舞蹈比赛等重大赛事,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通过《八女投江》《白蛇之恋》等剧目的排练也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艺术实践活动还检验了教学成果,推出了一批艺术新苗,成为学院推进教学改革、主动面向市场、积极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在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同时,也为毕业生就业拓宽了渠道。2012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6.96%(因舞蹈表演专业学制二年转三年,所以2013年无毕业生)。

  • 艺术创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舞蹈表演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之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将教学、科研、创作和演出相结合,为实现“六个一工程”中推出一批优秀毕业生和民族艺术传承人及创排一批优秀传统和原创剧目,建立“少儿戏剧场”两个重要培养目标,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策划并启动了舞剧《白蛇之恋》的项目。本项目结合学院戏曲优势,采用“舞蹈与戏曲结合”的方式,将戏曲元素融合进去,确定舞剧悲剧情感基调,强调舞剧音乐与戏曲音乐的结合,并从京昆粤剧三种曲种中吸收提炼,强调传统美;项目是古典舞与戏曲结合的一种尝试,开拓了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创作理念,同时也为艺术职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该项目由吴蕾副院长担任项目负责人和制作人,舞蹈系田石杰老师任执行制作人,聘请浙江省剧协、中国全总文工团、原东方歌舞团、北京京剧院等单位的名家担任艺术指导,舞蹈系全体师生任编创、演职人员。为了使《白蛇之恋》这一原创舞剧项目得以顺利完成,学院在理论研究、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2013年初,舞蹈系制定出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开设戏曲专业课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于传统戏曲艺术的学习和再认识,在舞剧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提升了舞蹈本专业的表演实践技能,更扩展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学习的知识层面。舞蹈表演专业还组织创编人员亲赴江南进行实地采风,与当地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并聘请戏曲专家对编导、演员进行前期培训,为舞剧的创编与排演搜集、积累了大量的原始素材。该剧旨在通过“教、编、演”相结合的模式来推进、提高舞蹈系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目前,舞剧《白蛇之恋》正在紧张地创排之中,将于2014年初与观众见面。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对提高教学质量、演学结合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我院师生同台参与策划演出,大大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有了在创编、演出实践中直接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的机会,使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艺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舞剧排练和表演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舞台表演能力,提升了专业素质。同时为为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舞剧《白蛇之恋》也将推动我院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改革,针对我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并实行项目制,把教育教学成果在舞台实践中直接应用,以检验教育教学的质量。

  • 创排群众舞蹈,积极服务社会

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为服务社会做贡献。两年来,舞蹈表演专业充分展示舞蹈创作演出方面的实力,创作、排练了《八女投江》《吉祥天》《刮大风》《黄河畅想》《缅桂花开朵朵香》《俏红娘》《喜水》《猎》《我从草原来》《胡弦曼丝路》《月光宝石》《青径秋思》等多部舞蹈作品。舞蹈表演专业教师康建飞等积极参加“北京最美乡村”基层文化员舞蹈培训工作,提升了基层文化员的艺术素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保护

 “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保护项目,是在完善本学科教材建设、培养民俗舞蹈表演和教育人才及遵循民俗舞蹈文化保护与发展并行的思路基础上,邀请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最受人民爱戴的民俗舞蹈传承人和艺术家陈海兰、高洪伟进入课堂,向老师和学生们传授原汁原味、具有浓厚的北京地域特色的民俗舞蹈。本项目通过采风、教学、民间艺人进校园等方法保护民俗舞蹈精华,形成舞蹈表演专业民族民间舞蹈传习课特色教材,为本院特色舞蹈教学的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促进北京民俗舞蹈事业的传承、发展、传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预算执行

本项目资金全部按照建设方案执行,学院建立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所有使用资金专款专用,独立核算。

 

项目类别

建设内容

资金预算

资金执行

资金

剩余

人才培养

1、专业调研

 

5

1、召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会议。10000元

2、购置教学资料。10000元

3、赴上海、深圳兄弟院校专业调研。25000元

5000

2、专家论证

课程建设

1、中国民间舞等级考级培训

 

35

1、民族民间舞教师资格考级培训46000元

2、专家授课、教师采风30000元

3、购买考级教材、道具、教学资料10000元

4、考级课程研讨会20000元

5、学生艺术实践20000元

59000

2、国际标准舞等级考试培训

1、国际标准舞协会考级培训40000元

2、专家授课、教师采风35000元

3、考级课程研讨会20000元

4、学生艺术实践20000元

3、购置上课摄像、照相设备

购买设备50000元

师资培训

1、培养专业带头人

20

1、专家讲座、授课、师资培训20000元

2、专业赛事观摩、培训35000元

3、观摩演出20000元

4、教育部网络学习培训40000元

5、教师舞台展演70000元

15000

2、培养骨干教师

3、青年教师培训

艺术生产与艺术实践舞剧《白蛇之恋》

1、采风

100

1、购置录像设备45000元

2、舞剧文学剧本编写33783元

3、舞剧灯光设计50000元

4、舞剧舞美设计64000元

5、舞剧采风70000元

6、舞剧道具40000元

7、舞剧剧本编写、舞蹈总监64000元

8、舞剧舞台美术250000元

9、舞剧服装、化妆200000元

10、舞剧音乐创作及制作160000元

73217

2、音乐创作及制作

3、视频制作

4、舞台灯光

5、舞台美术

6、服装、化妆

7、道具

8、专家指导

群众舞蹈编创与

普及

1、舞蹈编创

20

  1. 编创剧目演出舞蹈服装59650元

2、编创剧目演出设备租赁100000元

3、编创演出宣传3500元

36850

2、课程与教材开发

截止2013年9月

北京民俗舞蹈“京西太平鼓”的传承与

保护

1、采风

20

1、京西太平鼓传承人授课30000元

2、京西太平鼓购置道具30000元

3、京西太平鼓音乐制作70000元

 

70000

2、加工、整理成教材

合   计

200万 

 

259067

 

五、存在问题

通过两年专业建设,舞蹈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对学院的整体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在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舞蹈表演专业的教育教学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还要更加努力提高。

1.针对舞蹈表演专业特点,还需进一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人才培养育人机制,使学生的就业率和签约率有更大的提升。

2.还需加强招生力度,通过多种手段从全国各中职舞蹈专业中,获得稳定优质生缘,努力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效对接。

3.加快专业建设力度,尽快把专业建设成果进一步转化为优势,在舞蹈教育领域,进一步提升专业教育的影响力并发挥示范作用。

4.进一步深化“项目(剧节目)贯穿、演学一体、能力递进、一专多能”等艺术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使之更加系统和科学,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开发课程及教学资源。

5.在进一步立足首都文化发展需求,在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同时,着眼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服务公共文化发展,积极探索舞蹈表演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新形势下的新途径,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设

在学院大力倡导服务首都文化发展方向指导下,舞蹈系始终将服务区域文化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和办学目标的追求,力求把学院中蕴藏的知识和人才优势转化为服务首都文化建设发展的能力。下一步,我们将按部就班地跟进项目,确保顺利完成项目。对于接下来的工作计划和专业建设,我们仍将秉承高职教育和专业发展规律,做好各项目的工作。利用学院“少儿戏剧场”综合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大实践课程的改革力度,提升培养质量。扩大专业影响,谋求毕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具含金量的知识;以教学为本,不断提升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所有这些离不开有效的财政支持,希望继续得到项目经费的关切和帮助!

 

 

 

 

 

附表1:                       2011—2012学年舞蹈系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获奖人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颁发单位

获奖时间

1

暴  蕾

文华艺术院校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园丁奖”

文化部

2012

《八女投江》文华艺术院校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群舞组三等奖

文化部

2012

2

廖衍   指导学生刘璇姿

《吉祥天》文华艺术院校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古典舞青年女子组鼓励奖

 

文化部

2012

3

魏巍

《刮大风》文华艺术院校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群舞组鼓励奖

文化部

2012

4

李漪娜

《黄河畅想》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   

创作二等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天津市舞蹈家协会

河北舞蹈家协会

山西舞蹈家协会

内蒙古舞蹈家协会

2012

5

余辰曦

《黄河畅想》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   

创作二等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天津市舞蹈家协会

河北舞蹈家协会

山西舞蹈家协会

内蒙古舞蹈家协会

2012

6

王峤峤

《缅桂花开朵朵香》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

创作一等奖

表演一等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天津市舞蹈家协会

河北舞蹈家协会

山西舞蹈家协会

内蒙古舞蹈家协会

2012

指导学生李辰序

《俏红娘》第六届华北五省区市舞蹈大赛

创作二等奖

2012

指导学生李辰序

《俏红娘》第六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

独舞表演二等奖

 

2012

7

臧晓静

成  沂 指导学生

赵智浩  宋一恒

第十三届CBDF青少年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专业院校

18岁摩登B组第一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2

指导学生

戈薪权  冯田青

第十三届CBDF青少年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专业院校

16岁摩登A组第二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2

指导学生

戈薪权  冯田青

第八届北京市“舞燃情”全国邀请赛

18岁A组摩登舞第一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2

指导学生王宇

李卓玥

第八届北京市“舞燃情”全国邀请赛

16岁摩登舞第三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2

指导学生付欧、张竞心

第八届北京市“舞燃情”全国邀请赛

14岁A组摩登舞第二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2

8

张玮、何彬

指导学生贺文佳 吕宏伟

第八届北京市“舞燃情”全国邀请赛

21岁拉丁舞第四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2

指导学生屈家辉 武怡

第八届北京市“舞燃情”全国邀请赛

16岁拉丁舞B组第二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2

 

 

附表2:                   2012—2013学年舞蹈系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获奖人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

颁发单位

获奖时间

1

廖  衍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

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部、文化部

2013

指导学生蔡诗旸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

高职组中国舞表演一等奖

教育部、文化部

2013

2

暴  蕾

指导学生朱雅婷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

高职组中国舞表演二等奖

教育部、文化部

2013

3

李少丹

田石杰

《我从草原来》第十三届北京市舞蹈比赛

专业少年组创作《金奖》、表演《银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2013

4

王峤峤

朱其媛

吴  蕾

《胡弦曼丝路》第十三届北京市舞蹈比赛

专业少年组创作《金奖》、表演《银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2013

5

王峤峤

《如梦》第十三届北京市舞蹈比赛

专业少年组创作《优秀奖》、表演《银奖》

北京市舞蹈家协会

2013

6

王峤峤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

优秀指导教师

教育部、文化部

2013

指导学生

王智滢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专业技能赛项

中职组中国舞表演一等奖

教育部、文化部

2013

指导学生

李辰序

第十届全国舞蹈比赛

《鼓励奖》

文化部

2013

7

臧晓静

成  沂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园丁奖

文化部

2013

指导学生

 

戈薪权

冯田青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18岁以下组摩登舞第1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全国“院校杯”

18岁组摩登舞第1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3

文华艺术院校奖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

18岁组摩登舞《金奖》

文化部

2013

国标舞全国锦标赛

16岁组摩登舞第2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2

 

指导学生赵智浩

宋一恒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16岁组摩登舞第2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全国“院校杯”

16岁组摩登舞第3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3

指导学生李朝辉

王嘉璇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18岁以下组摩登舞第2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北京市学生体育舞蹈比赛

18岁以下组摩登舞第3名

北京市体育局

2012

指导学生靳德昭

张丹青

北京市学生体育舞蹈比赛

16岁以下组摩登舞第1名

北京市体育局

2012

指导学生王  宇

李卓玥

北京市学生体育舞蹈比赛

18岁以下组摩登舞第1名

北京市体育局

2012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21岁以下组摩登舞第4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指导学生武  怡

屈家辉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14岁以下新人组摩登舞第3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全国“院校杯”

16岁以下新人组摩登舞第1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3

指导学生付  欧

张竞心

全国锦标赛

16岁新人组摩登舞第2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2

全国“院校杯”

14岁新人组摩登舞第1名

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

2013

8

张玮

何彬

指导学生刘佳伟

王译晨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十项全能A组第2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指导学生武  怡

屈家辉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14岁以下新人组拉丁第1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指导学生吕宏伟

贺文佳

北京市“舞燃情”国际邀请赛

21岁组拉丁第4名

北京市文化局

2013

CDSF厦门分站赛国际公开赛

21岁组拉丁亚军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

2013